
-
郑永年:千万别跟着美国搞这套东西,否则就会掉陷阱里
[侠客岛按] 最近,美方对中国的“打压”政策层出不穷,措辞越来越出格。 就在7月15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称,中国是“帝国主义”;之前,美国施压多国,“要么禁用华为,要么别跟我做生意”;美国签署《香港自治法案》并向台湾军售,招致中国对美军工企业制裁;昨天,《纽约时报》引用消息人士称,美国正在考虑禁止
1065
- 0
- 2
-
吴励生 | 张远山《庄子传》修订版推荐序
2019-12-20 08:00 来源:庄子江湖《相忘于江湖:庄子与战国时代》( 张远山《庄子传》修订版)吴励生序(修订版序二)正本清源,天道绝对坦率地说,张远山的“庄学三书”(《庄子奥义》《庄子复原本注译》《庄子传》)一开始就抓住了中国哲学的制高点,这个制高点就是“天道绝对”。许多学者谈论西方的“
107
- 0
- 1
-
生存结构性和知识结构性的论辩与转型推动
——谨以此著纪念英年早逝的邓正来教授之二 吴励生也许,假如我们要对邓正来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做出重新认识和批判,就邓正来所开放出来的知识和问题并联系当年中国的思想状况和知识状况而言,引入汪晖对“市场与市民社会的讨论”的批评——其以为是明显地承续了前一时期有关激进主义的反思等的讨
235
- 0
- 0
-
世界观、伦理性文明与主体性中国思想
——引论:谨以此著纪念英年早逝的邓正来教授之一吴励生也许,唐代兴先生评论何包钢民主理论的文章中的一段话,加以征引并评述邓正来的理论贡献与努力也相当合适:“‘方法’(Method)一词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拉丁语methodus,二是来自希腊语methodos。在希腊语中,methodos一词中的met
225
- 0
- 0
-
悼念邓正来先生
——谨以纪念邓正来君逝世四周年吴励生正来兄走了,走了整整一个星期,我无法形容自己悲痛的心情。 第一时间接到正来弟子孙国东短信通知“正来逝世”时,我整整两天脑海一片空白;之后接到复旦高研院的“关于征集悼念邓正来教授文章邀请函”,四五天中我也是说不出多少话来。 正来兄跟我的交往很特别,几乎是思想上的“铁
467
- 0
- 7
-
邓正来的认识论转向及其思想价值
——谨以此文纪念思想同道邓正来君逝世四周年吴励生我想首先应该说的是,邓正来的社会理论和法律哲学探索中带来的特别重要的认识论转向问题。这个重要的认识论转向最早即开始于《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尤其是关于“重新定义中国”的标志性转向,从此开始标示了中国思想以及邓正来自己的思想均已进入了“中国理想图景时代”。
226
- 0
- 1
-
《文与学反思录》代序:文与学的裂变和整合
叶勤(以下简称叶):提起现在的中国文坛,一个普遍的看法是“走入困境”,文学作品的创作、出版乃至阅读都越来越局限于小圈子之内,失去了对公众的影响力。这种失去,不仅是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文学的影响力相比较而言,而且也是与当前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影响力相比较而言,例如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甚至影视作品对公众的
184
- 0
- 0
-
俞兆平的学术旨趣与突破性研究
——简谈《中国现代三大文学思潮新论》及其他 吴励生 近读俞兆平教授的一篇重要论文《越界的庸众与阿Q的悲剧——阿Q正传新解》(载《文艺研究》2009年第8期)和一部重要著作《中国现代三大文学思潮新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之所以说“重要”,是因为兆平君似乎有个学术嗜好,这就是喜欢向现成的话语
185
- 0
- 0
-
许总的“宋明理学与中国文学”思想史视角建构及其文学源流辨析
——兼及中国文学长时段研究与总体性理解的当下解读 吴励生 以濂洛之理责李杜,李杜不能争,天下亦不敢代为李杜争。然而天下学为诗者,终宗李杜,不宗濂洛也。此其故可深长思之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坦率地说,鉴于当下文学的诸多尴尬状况,也许最省力的办法就是读点文学史(尤其是中国自己的文学史)——不说
137
- 0
- 0
-
新道统、新道学与人间秩序的终极关怀
——读余英时著《朱熹的历史世界》并与魏敦友、孙国东二君谈辩新道论 吴励生读罢余英时煌煌巨著《朱熹的历史世界》(上下册,72万字),启发意义确实重大:比如宋学与道学的区别,以及在道学的形成过程中深刻地揭示出了与哲学的区别,“道学既然‘内圣’与‘外王’兼收并蓄,它的内涵便远远超出了形而上的‘道体’。道学
166
- 0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