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转型的潜心探研
2022-11-13 14:44:03
  • 0
  • 0
  • 0

文学转型的潜心探研

——小议吴励生、叶勤《解构孙绍振》

2013-1-23 15:24:40 来源:湄洲日报

□ 潘真进

十年前笔者曾在《滇池》杂志发表过有关吴励生的小说创作的评论文章,之后又在《文艺报》文学周刊“理论与争鸣”版面上发表过有关吴励生文学理论的评论文章。吴励生从文学创作到文学理论的研究,似乎都是在进行艰难的精神突围。现在他搁置了擅长创新的小说创作,转型为潜心探研文学批评理论。

  吴励生是莆田人,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系,曾长期担任《警坛风云》杂志社副主编,冰心文学馆特聘研究员,《社会科学论坛》杂志学术编委,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他的主要著作有小说集《美丽的错误》、《我有病啊》、《精神分裂症》和三部《吴励生文集长篇小说卷》,批评集《论操作与不可操作》、《好诗人拒绝撒娇》、《学术批评与学术共同体》,近年来他又出版《解构孙绍振》(与叶勤合著)、《思想中国》(商务印书馆)以及《呼唤中国思想巨人》等多部理论专著。

  就说他转型后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解构孙绍振》。这是一部系统研究孙绍振文学理论的专著。该书追本溯源地探索研究孙绍振教授的理论脉络。从书中可以看出,吴励生、叶勤的潜心探研,清晰了孙绍振文学理论。孙绍振有很多文学理论著作,吴、叶他们不仅梳理了孙的理论体系,还逻辑辩证地分析了其理论的形成、发展、转变的过程。

  如孙绍振的《文学创作论》中,有一些理论范畴的提出:变异范畴、错位范畴、二重组合范畴、三维结构范畴等等。吴、叶他们耐心地挖掘出来,并在细致地分析孙教授的《美的结构》、《论变异》、《孙绍振幽默文集》、《名作细读》时,再深入拓展探研。吴、叶他们认为,沿着孙绍振“三维结构”学术演进的脉络,《美的结构》不仅是对《文学创作论》的进一步完善,而且是超越,是标志着孙绍振从一个文学教练向文学理论家的超越。同时,他们对孙的幽默理论的确立、错位论的推演、情感变异理论的转化等等也有精辟的论述。

  吴励生、叶勤的《解构孙绍振》,“解”的是孙绍振的理论结构,包括其文论体系和精神内核,其实本书的“解构”,是在厘清孙绍振对于当代汉语文论的贡献,是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如书中对孙的“新的美学原则”、“审智”、“形式规范”、“情感逻辑”等的考辨。尤其是吴、叶提倡理论本土化,并用这种范式来研究孙绍振的理论。

  由于孙绍振始终对引进的西方各种文论保持审慎的检测态度,也提出了他自己的系列理论。孙绍振对美学和文学性的许多探索,既动态又丰富,既复杂又深刻。吴、叶选取孙绍振作为个案来分析,这种探索研究也许可以说是吴、叶的“理论直觉和本能”。他们认为孙绍振的全部解构精神源自于辩证法,其理论话语既完全区别于结构主义者,也彻底区别于后现代主义者。该书第五章论述把孙绍振与苏珊·朗格对比分析。书中也分析孙的“审丑”、“亚审美”、“审智”等理论。

  《解构孙绍振》通过全面解读孙绍振的一系列著作,从文本提升到理论,以古今中外的许多理论素养,对孙绍振的理论范式和实践进行了独特的“解构”。书中还提及孙绍振有皮亚杰的构造心理学、索绪尔的结构主义、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康德美学等等。由于两位作者对西方理论具有深厚的学养,游刃有余地从理论高度重围绕形式主义和解构主义,对孙绍振的理论体系作出合理而恰当的评价。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